2019年12月6日到12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三门峡市教育局组织的湖南师范大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一周的培训尽管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什么,却给我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可能大家写的培训总结都很具体细致,该说的也都说到了,很多体会都是共通的。我想就这几天培训的经历、见闻,在这里写下几点自己的感想与反思。
一、教育是人的发现
在湖南师大学习听课中,我注意到很多教授都讲到了教育的本质,育什么样的人,怎样育人,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教师的问题。教育专家高屋建瓴,从教育哲学、教育变革、教师修为等方面侃侃而谈,所言者极是,所思者亦为大多数教师所能心领神会。美好的教育需要智者能者仁者去做,要做美好的教育不能不成为智者能者仁者。每思及此,便多感慨。缺的是什么,不是理念,而是依理念而行的环境与胆识。道不行,匹夫闻道而颓丧,然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多听多思多见识总是好的,培训本身即是反思,反思以后会更清醒,至少不会盲目,至少日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追求。每一次的远行,每一次的开始都是为了更好的回来,为了更好的结果,我会虔诚地倾听与思悟,不虚此行。教育是人的发现,首先是发现自己。
在湖南师大,得以目睹一位出色的中学校长的风釆,他为什么能成功?他为什么能把教育做成艺术,做成文化,做成民族的与国际的品位、格调。而我们缺的是什么?南北教育在许多方面的差异值得研究。
湖南师大心理学教授风趣幽默的人生课,颇受启发,人性的许多弱点使我们陷于痛苦,而幸福或许就在一转念。心理学的力量如此强大,不能不叹而服之。人生的问题,教育的问题都在于是否深刻地洞察人性,是否了解我们存在的真相。
二、“如何上好一节课”是永远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湖南大学姚利民教授的关于有效教学的讲座,予我而言,犹如雪中送炭。姚教授联系基础教育教学现状,深入分析了当下中小学课堂常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对一堂好课,有效的课给出了恰切适用的标准,使人受益匪浅。姚教授的讲座给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目标与方向。其他几位教授亦以其扎实的专业研究,为我们带来真诚精彩的讲座。他们的所思所究有很多也是我正在思考而不得的,每每听至入心处,便有喜悦,思想的契合说明了我所关注者并非虚蹈,这使我更坚定了探索与思考的信心。教师应以学者之素养要求自己,怀天下,求真知,在教育之长途中,不断丰富自己并收获幸福。
长沙六中历史特级教师黄敏兰老师关于《素养立意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使人大为受益。黄老师以其工作室成员陶新勇老师的一节《鸦片战争》的示范课为例,深入探讨了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陶老师很好地重新整合了教材,以精简而严谨的历史逻辑设计了这一节课,整节课结构严谨,师生互动,不断提出新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循循诱思,启发学生打开思维,扩展视野。黄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使人豁然开朗。黄老师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进行了新的解读,纠正了过去认识上的偏误,使我们清楚了内涵,也学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三、做一名心系家国天下,不断探索研究的教师。
真正的教师既是经师,亦是人师。既要有深厚的学养,还要有担当的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湖南师大附中的历史特级教师刘丽珍便是这样的老师。她以其生动的案例使我们了解到何为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研究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原来如此生机盎然,别开生面。湖师大附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长沙市乃至全国的著名中学,而他们对岳麓山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极为深入、扎实。实地考查,充分研究,形成一门精品的校本课程,既增加了学生的历史兴趣、扩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研究意识和家国情怀。
还有湖南师大教授对香港问题和中国战略的深入解读,使人拨云见日,认清当前重大事件的来笼去脉,了解真相,思考未来形势,关注天下,去伪存真。这是一堂有益的课,学者的敏锐和独到见解令人感佩。
在湖大、师大的校园中穿行,潇潇木叶,枫红杏黄,古树参天,寒日斜暖。这是一个适合做学问的地方,是一片人文积淀深厚的沃土,树木育才,含英咀华。“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几日的培训,每一节课都不是应付,真正是精心为我们打造,给我们以诸多启发,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四、外出培训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形式
与每年几乎是应付式的网上培训相比,市教育局组织的外出培训给我了更好的成长的机会,使我能够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带着任务,带着思考去学习,真的不枉此行。教育局搭建的这一平台不是在形式上而是在实质上推动了教师的成长与教育教学的进步。这使我想到,也许我们最需要的不是专家们高屋建瓴的指导,而是贴近一线教育教学的研究与交流。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一线教师,他们怀着崇高的教育理想,投身最艰苦的基础教育事业,他们的教学经验与研究思考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是真诚的,是带着教育的温度和生命的热情的,这些比起早已脱离一线教学的有些专家们的理论更能代表中国教育的现实。要承认我们的教师并不缺乏思想与理论,这些思想和理论并不比有些专家们狭隘和庸俗。这正如“园丁更知道花儿怎样成长与开放”,只要给园丁们充分的自由与支持,他一定能培育出最美的花朵。要了解植物的习性,我们或许不必请教植物学家,只要来到田间地头就可以了。就像袁隆平那样,像农夫一样在自己的试验田里。
我以为,最好的培训不是网上培训,而是走出去,引进来,是日复一日的思考与探索。我们走出去,看到的更多,我们回来,想到的也更多,不管我们走出去真正学到了什么,至少我们在走出去的日子里,我们学会了倾听与回望。一本书,一段行程,一杯清茶,一支粉笔,我们担当的是整个民族的希望,没有思考,没有真诚,我们不可能获得教师的幸福。